能源經濟及策略、新及再生能源、火力、核能及核設施除役、原子科技及民生應用的專業資訊平台



高能量密度及長生命週期之可充電式鋰金屬電池

出處 Science Daily 作者 陳駿昇 摘譯 年份 2023/05/17
報告類型 新聞報導 分類 其他 資料時間 2023年5月
原始連結 原始連結

近日普渡(Purdue)大學 Vilas Pol 能源研究中心 (ViPER) 研究發現開發高能量密度及可充電鋰金屬電池,並解決過去醚基電解質的電化學氧化不穩定性問題。

該研究發表於210 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這是一份經同儕審查並開放取用由 Nature Portfolio 出版的科學期刊。該論文第一作者鄭力(Zheng Li) 為該校化學工程學院研究生,表示主要為重點是設計材料結構,可製造出高容量,用於下一代更安全的鋰離子、鋰硫、鈉離子、固態和超低溫電池系統。

該校化學工程學教授Vilas Pol2014年以來一直領導普渡大學一流的實驗室,從事電池製造、電化學和熱安全等領域的測試。教授表示:為降低碳排放目標、能源儲存技術快速增長,以及因應消費電子和電動車市場對能源儲存系統的龐大需求,都需要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增強安全性的下一代鋰電池。

透過詳細的經典分子動力學(MD)模擬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以及多模式實驗分析,用高能量鋰金屬替代傳統的石墨陽極材料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方法,當使用高度非極性的二丙醚作為電解質溶劑時,實際操作鋰金屬電池(LMB) 在業界可行的組態下,低濃度醚基電解質可以長期成功地承受高電壓(4.3伏特),調節醚基電解質的溶劑化結構可以重新排列溶解物種的降解順序,並選擇性地在陰極表面形成堅固的保護層。同時,它還調整表面電雙層的組成,以防止醚的氧化。這種獨特的動力學抑制方法不同於傳統策略,例如使用超高濃度電解質或引入分子氟化物來提高電解質穩定性,這會大大增加電池成本。ViPER小組開發的鋰金屬電池(LMB)預計將比傳統鋰離子電池提高40%的能量密度以上。

 

 圖片來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4, Article number: 86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