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太陽能及新能源學會、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澎高屏推動中心主辦的「2021再生能源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10日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行。
因人類生活與能源習習相關,除經濟發展外,面對日益嚴厲的環境氣候變遷及頻繁的緊急狀況,再生能源屬自主能源,因此其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學會希望藉此學術研討會就緊急狀況、能源戰略與能源戰術議題,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再生能源科技為我國建構一個安全的未來。
開幕式由台灣太陽能及新能源學會理事長艾和昌介紹這已有41年歷史的學會,其前身為「中華民國太陽能學會」,除每年定期發行兩次學刊、辦理常年性論壇,持續進行太陽能及新能源之研究、開發、應用及推廣,並為我國綠能政策提供建言。
艾和昌理事長特別回顧了民國84年4月出刊的太陽能學刊,期封面是當年工研院能資所研發主力的太陽能熱水器測試場域,25年來太陽能主力已從光熱研究改變到光電,且不僅是在台灣,甚至全球已廣泛地使用太陽光電作為國家能源轉型之ㄧ!該期學刊內頁有發行人/理事長黃秉鈞、理事方良吉、謝曉星等人,編輯委員洪傳獻等人,現今這些人物已位居產官學研界翹楚,先行者的遠見確實值得大家敬佩。
現場與會貴賓冠蓋雲集,包括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林秋豐及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上台致詞時都強調,再生能源在我國及全球發展的重要性,透過政府政策目標下,台灣廠商藉其本身優勢結盟,進軍國際市場。
本次會議重要項目是頒發學會第一位會士予台灣大學黃秉鈞終身特聘教授,表彰其對於學會長期奉獻及社會及國家做出的重大貢獻,同時頒發每年的張桐生教授「太陽能及新能源貢獻獎」,今年獲獎人為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謝曉星主任委員特別書面表達除祝賀大會圓滿成功,也特別恭賀黃秉鈞教授榮獲會士,台下與會人士看著台上黃秉鈞教授及洪傳獻董事長相擁,及謝曉星主任委員的賀詞,我國再生能源先行者彼此相知相習的情懷,著實令人感動。
開幕式後緊接著論壇,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擔任主題引言,以台灣今年發生「百年大旱」開場,分享我國於氣候變簽下的水資源管理。第一場主題演講由國立台灣大學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的「遲滯轉型到加速綠色新政_創造臺灣能源自主的新路徑」,特別提出我國應推動碳密集產業轉型、建構碳交易體系、推動能源稅。第二場演講由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針對「電力系統韌性與國家安全」進行探討,除讓與會者瞭解台灣電力系統,並闡述電力供應風險盤點以因應極端氣候與能源轉型,強調供給和需求都是電力系統的ㄧ份子,需大家ㄧ起參與方能提升電力系統韌性。第三場演講是目前國內正熱門的伏流水議題,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介紹「地下伏流水與洪水資源化」,提出伏流水雖是舊技術但面對氣候變遷更應列入我國常態性開發的政策。
因能源與環境、電力、水資源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下午舉辦的大會研討會採分組進行,包括 一、分布式能源與再生能源(召集人:工研院綠能所 風力及資源利用組副組長柳志錫);二、微電網技術(召集人:大同公司蔡知達博士);三、節能技術(召集人: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蕭述三) );四、水資源技術(召集人:富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鄔時祥),近50篇論文分均安排分組論文口頭發表,並評選出優秀研究論文給予敘獎與獎金。
本次研討會集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就緊急狀況、能源戰略、與能源戰術議題,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再生能源科技為我國建構一個安全的未來。艾和昌理事長特別感謝本次籌備委員及協辦伙伴共同推動,包括台北科大新世代住商及工業節能研究中心主任顏維謀教授及團隊協助;工研院綠能所、原能會核研所、金屬中心及祥泰水電經費補助,俾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學會秉持過去先賢打下紮實的基礎,續為我國綠能政策提供建言,再創我國綠能新的里程碑。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