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與其研究團隊於英國醫學期刊”年齡與衰老(Age and Ageing)”上發表一個新的工具,用來評估哪些藥物可能使人產生有害的抑制副交感神經生理作用(Anticholinergic)的效應。
許多常年被長者所使用的藥物,包含一些膀胱治療藥物,抗抑鬱藥,胃部與帕金森氏病的治療藥物,都有某種程度的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
抑制副交感神經的副作用包含混淆誤認,視覺模糊,頭暈目眩,腦功能下降與衰退。該副作用的影響也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也跟死亡率增加也有關連。長期服用這些藥物,也被認為與失智症有關連。
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研發出一個可計算藥物有害影響的技術,稱作IACT(the International Anticholinergic Cognitive Burden Tool),是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種人工智慧,搭配化學結構分析來識別有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的藥物。
該技術為結合機器學習發展的可自動更新工具,並可透過連結網站使用。其於抑制副交感神經負擔值(AchB,Anticholinergic Burden)的評分計算,是以通報的不良事件與藥物的化學結構進行緊密比對,而產生比以往的系統更加精確與新穎的評分機制。最終目標為希望透過更深入的研究並搭配真實世界的資料進行調校,使該技術可以幫助處方的開立,減少一般藥物療程的風險。
.jpg)
圖片來源:Age and Ageing, Volume 51, Issue 8, August 2022, afac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