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總署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發起一項倡議,利用核能產氫氣制定發展藍圖。該倡議最終將形成一份發展指引文件,為各國提供評估、規劃和制定核氫專案發展策略的工具。
目前,氫氣應用於工業製程,從生產合成燃料、石化產品到製造半導體,以及為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幾乎所有氫氣都是由化石燃料生產。為了減少每年產生超過7,000萬噸氫氣對環境的影響,一些國家正在尋求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及核能,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上個月,大約28個國家和四個國際組織加入國際原子能總署發起的倡議,討論核氫專案,其中包括使用現有反應爐生產氫氣的展示,以及使用先進反應器產氫的計畫,以提高效率並擴大生產規模。
國際原子能總署核子工程師兼該專案負責人Alina Constantin表示,現今業界所需的氫氣大多使用化石燃料技術(主要是天然氣)製造,而核能具有可持續、低碳和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產氫所需的電力和熱能。如果核能可在潔淨能源產氫的發揮作用的話,則接下來的十年內,還需要解決技術、經濟及安全等議題,並獲得政策及利益關係者支持,以證明其可行性並轉向商業規模生產。
.jpg)
氫能應用案例示意圖
圖片來源: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