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以矽晶為主體的太陽能發電廠正在不斷地擴張,市售矽晶電池模組的效率通常超過20%,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持續在刷新記錄,根據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數據,目前效率最高的鈣鈦礦電池可達25.7%,若與矽晶電池結合使用,則效率可再提升至31.3%。
近年來,人們對於軟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關注比較少,但由於新材料的出現跟量產製程的改良,這領域也有了明顯的進展,有機材料所構成的軟性太陽能電池可以很好的應用在各種形狀物體的表面上,將以往未曾使用過的區域改造成小型的太陽能發電廠,例如德國的Heliatek公司在11月初替位於韓國京畿道的三星高級技術學院大樓安裝了168片的軟性太陽能電池,其總面積為147平方公尺、發電量可達8.4kW,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應用,像是西班牙風力渦輪機的表面或是德國馬爾堡熱電廠的圓形儲罐上。
這些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重量只有矽晶電池的十分之一,而且在效率的發展上不可限量,就在不到兩年前,戈爾登國家實驗室的 Bryon W. Larson 所領導的團隊,在使用了新的材料後,讓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突破了18%的大關。
然而,要將太陽能電池從實驗室的規模放大到可商業化的模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如果這些技術可以用於工業生產的製程上,軟性電池將能夠擴大其目前仍然微不足道的市場比例,若生產成本也進一步地低於矽晶電池,則完全普及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jpg)
公司在建築上安裝了168片軟性太陽能電池,其功率超過 8 kWp
圖片來源: Heliatek